成都市卫生健康宣传中心
成都市卫生健康宣传中心
Chengdu Health Publicity Center
卫生健康宣传

塑造青少年健全的人格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发布日期:2013-06-04 发布人:zealot1999

走进21世纪的中国,正处在全方位的推动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时期。创新型人才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独立人格,也就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具有勇于探索真理,坚持真理的高尚品格。

一﹑人格教育----素质教育之本,强国之基

素质教育的裨是全面教育。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对被教育者全方面负责,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在构成人的诸多要素中,人格是第一要素。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懈地更新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从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远离了野蛮。人格,就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建立高度文明的社会,必须造就高度文明的人;而高度文明人的重要标志就是要有较高的人格素质,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和社会价值的大小,决定了人格的不同层次。因此,人格教育应该是一切教育之本。

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其思想意识、人格素养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他们思想单纯,思维敏捷,好奇好胜好探索,这些特点为他们人格的建构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身上也存在着情绪易于波动,意志较为脆弱,认知易于“扭曲”,内心常存冲突,思想易于消沉等人格弱点。如果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人格教育,这些人格弱点就会逐步“放大”,甚至导致错误的人生定向。人格失落是当前我国学生中一个应当重视的现象。改革开放半我国的社会生活推向了崭新的时代,但急剧变革的时代步伐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新旧观念的交锋,许多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也伴随着科技文化的引进进入我国校园,使得我国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陷入了冲突、困扰,甚至一度出现混乱状态,心理状态的倾斜与失衡普遍,人格“低落”、“缺失”、“变态”等现象呈现出增长势头。这是很令人忧虑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视青少年人格教育,实质上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的“希望工程”。从更广的视野来思考人格教育的价值,它还具有推动、升华社会文明的巨大作用,是构建当代民族精神的重要方面。学校人格教育,正是着眼于对青少年一代优秀人格的塑造和构建中华民族的新文明。因而意义是重大和深远的。

二、人格教育的内涵

(一)人格的涵义

人格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个体良好人格的教育活动。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人格”词条标出了三种意义:一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二是指人的道德品质;三是指人的能力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也就是说中文“人格”是在与以上三种意义相对应的心理人格、道德人格、法律人格等多重意义上使用这一词组的,即以性格、气质、能力为特征的“心理人格”(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与个人的气节操守、道德品质、人格情操相关的“道德人格”(moral standing或moral quality);和法律主体不可分离的“法律人格”(legal capacity或personal right)。近现代西方所使用的“人格”(personality),来自于拉丁文“persona”(面具mask),其字意为“剧中角色”。从词源意义上讲,“personality”(人格)是用面具进行的角色表演,是指人从自身中筛选出来的公布于众的某些侧面,即向外展现的特质。

先生曾做过形象的比喻,他把人格看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人的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完满健全的人格。

人格不是天赋的,它是在先天生理结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先天素质只是为人格形成提供一般可能性,教育和社会实践对人格的形成更有赖于人格教育的教化作用。

(二)对小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主要内容

人格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全、优良的人格,主要包括价值观、人性、基本人际态度、情感、承受挫折能力、民族文化意识等。围绕上述目标小学人格教育的内容,应具体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

1.感激:感激,是每一个弱小的个体生命由于他人关爱而自然的萌发的最早的情感体现,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应该自觉地不断地巩固扩大。2.学会同情:人是讲感情的自然的人、群体的人、社会的人,社会、自然,我们全部的生存环境因此而让人留恋。3.学会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对别人的贬损永远无助于自身成长。4.学会坚强:人生总有不如意,总有坎坷、困难,面对挫折,坚韧才能强大。好比长跑,最难受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挺过去就有坦途顺境。5.学会节制:人的物质欲望一旦任由膨胀是无法满足的,人的各种活动一旦任同泛滥只能适得其反,包括嬉戏游乐都必须有节制,你得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负责任。6.学会大度:宽厚善让的人最受欢迎,幽默乐观的人最受喜爱,不要鼠肚鸡肠,心胸狭隘的人只会自寻烦恼,做什么事成功率、满足感都差。7.学会审美:注意外表美、服饰美是无可厚非的,但更重要的是气质美、风度美、品格美,要明白美是有层次、有品位的。

以上的设计集中针对于学生情商与德商的培养,情商培养比智商培养重要,德商培养尤重于前两者。应该使学生明白这样的道德:一个人应该是有优秀知识与智力的人,还应该是有优良情感与气度的人,更应该是有优越品格和德行的人。

三、青少年健全人格塑造的途径及方法

1.提高教育者的人格水平,树立健康人格的典范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对教师来说,观念更新,知识丰富固然重,但是,它无法取代人格的力量。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里的“身”不仅指教师以身作则,也包括追求至善的人格。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与才”,“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努力提高教育工作才自身的人格素质。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教育者的人格示范是其最直接的“榜样”,一个自身人格已“失度”的人去做别人思想政治工作,必然造成“台上你讲,台下讲你”的局面,不但起不到预期的作用,反而使双方的人格向更加“失度”演变。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自身要不断地学习、实践、修养、养性,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层次和水平,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用真理的力量和自身人格的力量去教育感召我们的工作对象。

2.应用EQ(情商)理论开展对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培养

情商理论认为,情感、人格和道德是一个三合一的关系。从基本的情绪、情感能力开始,着力于培养健全人格的现代人,进而使国民具备基本的道德素养。所谓的那些高尚的情感,如爱国主义、美感、责任心、利他主义等,其实也就是由基本的情绪、情感能力构成的。一个难以控制和驾驭自己情绪或难以揣摩他人情绪的人,很难设想他能够具备高尚的情操。那就是培养每个公民的情绪能力,培养他们的情绪、情感能力。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生活,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重点,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已被确定为德育的目标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也已列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级学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当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存在一定的距离,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不能令人满意,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有增多的趋势。在认识上和政策上都还没有真正到位,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是当前德育及其人格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格教育的水平,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发展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心理障碍,矫治行为偏差等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来完成,这样才有可能促使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

3.发挥主渠道的培养作用

(1)思品课教学是人格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核心课程

在小学的各学科中,思品课在小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方面担当着重要而特殊的任务,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功能。

(2)充分发挥其它学科的渗透作用

4.加强渗透,寓教于乐,丰富课内外和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的校园生活,会比一些反复灌输道德观念或社会意识的特定课程更能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人是在社会交往中彼此认识和评价并不断获得社会知识和掌握行噗规范的,因此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精心设计的、具有社会和个人价值双重意义的集体课外活动,在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和娱乐中逐渐形成道德观念,锻炼各种能力。

5.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教育的合力

学校里良好的校风校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良好的师生同学关系、学生组织中的活动内容、体育运动与社会性服务活动的开展等,都是小学生人格教育的内容,都有助于巩固小学生良好的人格特点预防与矫正不良的人格倾向。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因素,大众传媒、社会风气、正面宣传都可以促使小学生进行良好的人格修养。同时,我们也要坚决抵制和消除社会环境中污染小学生良好人格的消极因素。努力把社会正面、主导教育力量引到小学生人和教育体系中。如请英雄模范人物和改革家到学校作报告,组织小学生进行参观、访问、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指导家长学习心理学知识,因为家长的言行及个人素质对小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特殊的作用。只有改变家长只重智力培养,轻视人格塑造的思想倾向,使家长、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小学生人格教育都引起足够的重视,形成合力,才能全方位、多层次弥补小学生人格发展的缺陷,培养小学生健康人格。


 
关闭